5月6日,哈萨克斯坦让那若尔油田现场,吐哈气举技术中心出口的232套气举工作筒、280支气举阀正分批次使用在气举井上,标志着吐哈气举实现了气举工具从自主研发到作业一线使用的全流程、全方位管控的目标。
哈萨克斯坦,位居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前10名,被誉为“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作为中国石油品牌技术之一,吐哈气举技术在这里已服务22年,助力被誉为中哈油气合作的“摇篮”的阿克纠宾项目,生产了一批“金蛋”:在让那若尔油田建成全球陆上单个油藏规模最大的气举油田,肯基亚克油田成为投产效果最好的油田,北特鲁瓦油田持续高效生产。截至目前,吐哈油田技术助力哈萨克斯坦累计产油4067万吨。
0 1 梦想照亮现实哈萨克斯坦让那若尔油田油藏埋深2800~3800米,属于低孔低渗油气藏,其中油藏原油溶解气油比较高,天然气储量丰富。
【资料图】
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压力、产量下降,需要辅以人工举升的方式提高产量。众多的人工举升采油方式中,气举最能发挥油藏自身能量。在具备气源的条件下,气举采油是油田首选的、最经济有效的人工举升方式。
2001年,吐哈技术服务团队首次踏上海外市场。由于这个油田原有井下气举工具腐蚀断脱等原因,造成气举井大面积停产,生产效率低下。在百舸争流的国际市场,拥有过硬的技术就等于拿到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吐哈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不提要求、不讲条件、前期费用自理、先解决问题再谈合作事宜”的非凡勇气,派出2名技术骨干前往油田现场,实现第一口气举井日增油1倍的目标。
随后,又 开展12口气举井工作,均一次投产,单井产量翻了3倍。凭此一役,吐哈气举扭转了让那若尔油田的命运,使之迎来跨越式发展,随后让那若尔油田全面采用气举采油方式进行规模开发。2008年,让那若尔油田有气举生产井350口。
自2008年开始,让那若尔油田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压缩机供气能力不足导致油田开发效率降低。不能让气举技术半途而废?吐哈气举技术人员针对气举井进行系统优化,当年累计增油8.27万吨,每日节约气量38万立方米。
技术人员大力开展湿气气举研究,通过配气间配置甲醇注入泵、分子筛脱水和井口配套防冻堵装置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冻堵和地面腐蚀问题,应用规模由初期的81口井逐步扩大至全油田。
近3年,吐哈油田全力推动气举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气举物联网平台软硬件联测联调在让那若尔油田试验2口井,平均日增产120%、节气33%,举升效率提高2倍以上,迈出了平台实用化第一步,为海外低产低效气举井的后期接替提供了新技术手段。
22年来,吐哈气举人不但解决了让那若尔油田气量的供需矛盾,而且降低了油田的投资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使油田得以持续高效开发,获得了甲方的认可和信赖。
0 2 创造最优价值2011年,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气举采油先导性实验项目开始启动,由于油藏类型和投产方式不同,在让那若尔油田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居然失灵了, 第一批投产的9口井中,6口井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可急坏了气举团队的负责人。他们在井上查数据、找原因,最终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湿气对地面管网产生了强烈的腐蚀,而腐蚀产生的渣滓在井底气举阀阀孔处堆积堵塞,大大影响了气举投产效果。
找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目前肯基亚克油田气举井最大举升4287米,创造了注气深度最深、单井产量最高的纪录。
从2011年转气举生产到现在,肯基亚克油田成为稳产时间、投产效果最好的油田,而吐哈气举屡屡收到甲方发来的表扬信和感谢信,他们表示,中国员工始终是最值得信任的员工。
北特鲁瓦油田2016年开始以气举采油开采方式为主,初期转气举20口井,增产原油40%。可是随着气举井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面供气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导致气举采油始终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此,吐哈气举人急甲方之所急,在进行充分模拟计算以后,及时组织开展邻井气气举试验,巧妙利用3口高压气井作为气源供气,一举获得成功,为甲方业主节约了大量投资。目前,北特鲁瓦油田井下气举管柱覆盖率98%。
吐哈气举团队用心中的使命感和肩上的责任充分保证了现场施工质量,施工的所有采气井没有一口出现质量问题,保证连续8年稳定生产。目前,让那若尔油田吐哈气举施工井占60%。
0 3 与当地分享发展红利不断推进员工本土化进程,为当地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吐哈油田技术服务团队致力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16年,当地物资采购占到采购总量的80%,仅压裂作业措施用的支撑剂和氯化钾就全部实现在当地购买;公司劳保护具全部由当地供应商供应;公司车辆租用10辆,雇用当地人员60多名,解决了当地人口就业。
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吐哈油田技术服务团队从源头帮助雇员解决实际问题,把培养哈国员工队伍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保障,为哈国员工指定中国师傅,由中方员工手把手传授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一对一”指导帮扶哈国员工开展技术交流和汇报,对业务素质好、安全意识强、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同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用责任和使命架起友谊的桥梁。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技术专家18名、管理技术干部10名,这些人均已担任公司的关键岗位职务。
“为了促使我进步,公司为我安排了一位中国师傅,他非常善良、非常负责。师傅不仅教授操作知识,还教我如何做汇报,我的成长都离不开他。”让那若尔油田哈国员工玛纳斯和那吾热孜说。
推进薪酬福利制度改革,提高当地员工绩效占工资的比例。这一举措极大增强了当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进而提高了各项服务合同的完成程度,增加了公司的收入,形成了一个良性高效的循环。
每当当地员工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主动给他送去祝福;谁家添了小宝宝,公司留言栏里就会写满大家对孩子的祝福;谁生病了,大家都会买上鲜花去医院探望。当地员工也会主动邀请中方员工去家里做客,盛情款待,缓解中方员工的思乡之情,或是组织野炊,邀请中方人员一同参加。
联系方式:010-64523406 投稿邮箱:1029926159@qq.com 编辑:韩璐妤 校对:蒋伊湉 审核:常斐 卢向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