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法治公益大讲堂第八场
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促进无障碍平等出行主题论坛
成功举办
(资料图片)
2023年6月30日,无障碍环境法治公益大讲堂第八场、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促进无障碍平等出行主题论坛成功举办。论坛是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指导下,由中助协无障碍环境促进委员会、“老交通”智库、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无障碍畅行研究院主办,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承办,并通过映客同步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家交通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王稼琼,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郑东华等30余名嘉宾参加论坛。映客直播在线点曝率超130万人次。
吕世明简要回顾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历程,畅谈立法意义与感受。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必有无障碍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呈现和大美融合,展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人权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行动和中国方案。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王稼琼通过视频方式致辞,代表北京交通大学欢迎并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自成立以来,北京交通大学无障碍畅行研究院积极参与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相关工作,在北京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交“传承“双奥”遗产,建设全龄无障碍出行首善之区”的建议,积极贡献交大力量。《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后,研究院将开展更多工作,携手各方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郑东华向推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以及相关立法的工作者表达由衷敬意,他指出: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国资委研究中心愿意在无障碍建设、国有企业社会价值等相关领域深入研究,为推动国企更好服务于残疾人、老年人康养事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合力贡献智库力量。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静漪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
“老交通”智库执行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晓冰强调智库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无障碍、参与无障碍的社会氛围,推动无障碍平等出行,为老年人幸福生活、为后来人美好未来贡献智慧。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围绕“交通运输适老化出行发展情况及展望”作主题发言。王先进副院长从规划政策、标准体系、民生实事、文化宣传四方面介绍了交通运输适老化出行已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法规政策、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赋能和营造敬老爱老出行氛围六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分享自身体验和调研结果: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依然存在设施使用率不高、有需求的人出不来等情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就业,既要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要加快修订残疾人保障和就业法律法规。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系主任李红昌表示交通公平和对弱势群体提供创新性服务日益得到各利益相关方的重视。探索基于现代ICT技术的需求响应模式、凭单制模式等,均可进一步优化无障碍出行和提高弱势群体出行的质量。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助协无障碍环境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孙计领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独特优势顺应世界潮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成果,为全球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北京交通大学无障碍畅行研究院主任刘菁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起于保障残障人士权益,最终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应做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大力发展无障碍经济以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最后,参会专家就平等出行智库建言积极献策。与会全体共同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对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依法促进全力而为,愚公移山久久为功。
此次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毛保华主持。主题演讲部分由北京交通大学无障碍畅行研究院执行院长罗芳、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胡莹主持。
论坛开始前,吕世明一行先行参观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主办的"融合无障爱 携手向未来"残障融合主题儿童青少年摄影作品-北京交通大学巡展,本次摄影展旨在向公众展示儿童和青年眼中残障融合的图景、传达残障平等理念,并号召所有人携手共创平等、友善、融合、共享的儿童友好社会环境。
来源 | 北京交通大学
编辑 | 汪睿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