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境,却有“火焰山”般的炙热难耐,陡峭难行的山路更让人觉得“山峻如刃直插天,万丈悬崖一线悬”,东方物探队伍再次挺进“刀片山”,他们不怕艰难险阻,不畏山高路远,用行动践行为国找油找气的铮铮誓言。
(资料图片)
“这两条路简直就是保障我们安全的‘生命线’!要是没有路,我们得手脚并用爬着上测线。”5月17日,东方物探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排列工程中心四队放线班长陈武正忙着组织员工从“云康路”两边上测线,为即将采集放炮做好排列铺设准备。
遭遇史上最难勘探路
这是一条项目施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交通要道,还有一条路叫“荣江路”,两条路都是员工自修路,都以员工的名字命名,让人感到亲切。
在东方物探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山地一、二联队承接的吐东II期三维项目,地处新疆天山南麓新疆轮台县阳霞镇,该区域是库车天然气勘探战略接替区。是塔里木油田公司为下一步区带评价和有利勘探目标优选而部署的山地三维采集项目。
项目北部为高陡山体,区域内壁立千仞、沟壑纵横,陡峭起伏的砾石山,物探队员用铲子临时修出半个脚掌大小的坑,方便上山;在山脊上,行径的“道路”也只有一只脚掌宽,两边望去,都是几百米的悬崖。
走在山脊上,物探队员身上的十字环碰撞声和石子滑落的声音不断回荡在耳边,愈加显示出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这样的区域,占整个工区的35.71%,该项目也号称塔里木勘探史上最难的山地三维项目。
无“路”可走抢修路
项目由西向东滚动施工。3月25日,钻井工序负责人王康带队到达项目西北角后发现无“路”可走。钻井作业中一套钻机就高达518公斤,几十套钻机靠人工抬到山上各个作业点根本不可能,离工区最北边还有十几公里,大量的人员和物资都需要从这里进入上线。没有路,钻井工序将严重影响到后续作业,整个工期也将滞后。王康心急如焚,在与项目管理团队反复商讨和安全评估后,他们决定在工区西北边自己修路。
作为多年从事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及软件研发的博士,东方物理公司高级技术专家胡善政则运用科技手段,通过奥维软件精心设计,根据物理点布设区域,对修路路线进行了规划。“技术创新是提质增效的第一生产力,室内设计的技术方案就是要有效解决野外的实际困难。”胡善政说,科技手段带来的效率和效益,不仅仅在修路路线规划上。
博士的试验场就在“刀片山”
“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野外实际结合,对项目的物理点进行优化,实现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减少钻机搬迁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才是我们的目的。”面对工区山高沟深的地形特征,胡善政与技术团队就创新运用GMSRA软件,通过对精度达到一米的卫星图片,导入高层和坡度等数据,一比一还原整个项目的实际地形情况,在保证完成地质任务的前提下,对物理点进行室内优选,尽量保证这些点布设在同一座山上,避免人员频繁上下山,即提高施工效率,又避免了安全风险。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本该在室内工作的他,为了更好地了解野外工作实际,毅然决然来到了项目最前沿,顶着烈日,攀着峭壁,踏着脚掌宽的道路,到达每一个需要验证的物理点,只为了能够更快、更真实的掌握软件设计和实地放样的偏差。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博士的皮肤越来越黝黑,但他却让施工有序推进的前景越来越光明。
抢回时间 提升效率效益
室内,技术人员应用科技手段确定了修路路线。室外,王康和张云书带队,组织了两台挖掘机和铲车,加上钻机、编织袋、麻袋、保险绳、废钻杆、钢钎等材料,自3月26日开始,历时15天,对路基严重塌陷,山体多处垮塌的荒山险壑中修出一条15公里的路,这条路,后来被命名为“云康路”。
距离云康路直线距离两公里的地方,同样面临作业班组无路上测线的困境。山地三队钻井技术员张世荣和钻井工程中心四队副队长刘江带着一队人从阳霞艾肯和库如勒艾肯之间的2号沟向测线进军,耗时仅15天,修出了一条40公里的“荣江路”。
在最原始的人抬肩扛与直升机吊装相结合的时代,在保证作业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中找到最佳方案,“云康路”和“荣江路”的修建,成了提升作业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最有效的催化剂,为各工序节约吊装等费用约350万元,抢回3-8天不等的作业时间,这对6、7月份即将到来的洪水季,有效地跑在了时间的前面。
安全施工不含糊
对“云康路”和“荣江路”所在的冲沟,项目前指总结了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对冲沟防洪标准目视化管理进行了针对性升级。“做好目视化管理,是让员工清楚知道逃生的最近方向。在工区冲沟狭窄、易受突发性洪水影响的18处陡壁,共搭设了32套防洪逃生网。”项目前指分管安全工作的山地物探项目部副经理庞林,不断思考着改进高难山地作业的冲沟安全管理措施。
他组织人员在两条自修路立有路牌指示,冲沟内的各条通道路口,也标注清楚了编号、安全风险。每一个防洪平台上,也立有注明距下个防洪平台的时间和距离的警示牌。随处可见的各种目视化警示标识,成了冲沟内和两条道路上的一道风景,路不宽,也不平,但行驶在这里,却有一种在高速路上驰骋的“错觉”。
随着项目的推进,每天大量的车辆行驶在“云康路”和“荣江路”,两条自修路成为了物探队员的重要交通枢纽,他们忙碌在各自的阵地,与时间赛跑,用艰苦奋斗和科技手段创造出又一个挑战生命禁区的典型。
打造物探铁军,矢志兴油报国。
标签: